《道德经》如何理解“大象无形”?既然“道隐”那又如何见道呢?
开经语
宣道贵德抱无得一,行善利生济世救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知强守柔神定气闲。求真返朴天地人和,慈心大用智慧超逸。道常无名玄同无碍,上德无己法雨无边。
此篇承接《道德经》“大白若辱”,“大成若缺”该如何解?反向哲学是什么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大象无形。此句破形执,形执是眼执中最严重的一种。世人说“眼见为实”,眼见的是形(象),无形无象则不可见。凡夫知牛马为象,知大象(动物)为象,不知虚空法界为象,此谓大象。
凡夫之象皆有形,因凡夫之象从肉眼出。圣人用心若镜,能见无象之象。有生于无,无为大象,凡夫不见,老子甚为叹息。
有之以为利,凡夫只从利上下功夫,无利则不见。无之以为用,凡夫知手之有用,不知虚空之有用。绘画中,拙劣的画徒只知画景物,而画家知道留白更有价值。只有景物,没有留白,就不是一幅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有是景物,无是留白。无之以为用,留白的价值是景物所无法替代的,再美的景物也无法代替留白的价值。凡夫只知道有的价值,就像画徒只知道画景物一样愚痴。
一个大字,彻底检验了世人的知识和认知能力。世人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完全自信,但一个大字面前,都阵亡了。老子用一个大字,就是试金石。所以大是道的第二个身份。
在四十五章,老子再次开显五大: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愚,大辩若讷,都是具有颠覆力的。
第三段经文: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道隐,无名。
此句经文统括三道三德一真五大,道“隐”,世人的眼根感官无法得见。“无名”,世人无法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来感知和命名。哪怕是世人有十官百官都无法触及“无名”的道。
道隐藏的太深太深,感觉器官是探测不到的。但对于获得内明心的大宗师来说,道正是如黑夜的明月高挂当空,玄照中犹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般清晰可见。
此章是深度解说上章“有生于无”和“反者道之动“二大妙理,因此应该与上章结合起来领会。
经文争议:
帛书《道德经》“大器晚成”作“大器免成”。到底是“晚”还是“免”?高明等学者认为是后者,此句应作“大器免成”。此是错会老子经义。韩非用楚庄王三年不视事,“不早见示,固有大功”来解“大器晚成”(喻老篇),与“大器免成”无关。楚简作“大器曼成”,曼正是慢的借字,与晚意同。《后汉书·马援传》:“汝大器,当晚成”,意义明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330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