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弹之父钱学森:回国后主席邀请他坐旁边,为何终生不再踏足美国
10月8日,这个日子看似普通。但是在64年前的今天,
也就是1955年10月8日,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极力争取下,钱学森一家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回国后的一次宴会上,钱学森被警卫告知,自己的名字被领导画掉了,邀请他去内厅。
一周岁的钱学森与父亲钱均夫合影
钱学森从小就是标准的“学霸”。
3岁,就能够背诵百首唐诗宋词、《增广贤文》和《幼学琼林》,还能够流利地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
蒋百里
钱学森在青少年时代就已经认识了自己后来的妻子蒋英,两人还差点成了“兄妹”。
蒋英
钱学森应邀在母校上海交通大学举行一次学术讲座,蒋英一个人去听了。
讲座结束后,钱学森穿过嘈杂的人群,来到蒋英眼前。
四目相对,欲语还休。最终,蒋英从钱学森口中却只听到:“走吧,我送你回家。”
路上钱学森笑开口了:“咱们什么时候一起去美国啊!”
又连说了三遍:“跟我回美国吧?”
蒋英一脸惊诧的望着钱学森,犹豫的不知道说什么。
钱学森却着急了,固执的像个“孩子”,一直重复着:“不行,你要跟我走。”
很多年之后,蒋英回忆起这个细节,脱口而出:
我心说,怎么就咱们了?什么时候咱们了?
从回国第一次见面,到最终结婚,蒋英和钱学森只用了六个星期。
七夕那天,一个是年轻有为的留美博士和一个是中国乐坛冉冉升起的歌唱明星,在黄浦江畔的和平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之后一起回美国生活。
4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许多科学家思念祖国,纷纷踏上归国路途。钱学森夫妇也不例外。
此时的实力派钱学森凭借着自己超高的技术同时被麻省理工和加州理邀请为大学讲师,当时钱学森在大学任教时的年薪就已经达到了两万四千美金。其实像钱学森这样一个科学天才,其待遇肯定不可能只是给大学生上课,他的主要经济收入是搞科研项目。
美国军方为了研发世界上最先进的高端武器,就成了各种各样的项目小组,如著名的曼哈顿计划等,这些项目投入很大,为了鼓励科学家能够尽心竭力地为美国军方服务,他们和科学家达成了协议,那就是科学家的收入和科研项目的投入按一定比例挂钩。
这样一来,钱学森每年在项目组就能拿到不低于5万美金的基本工资,加上另外的提成,平均每月两个项目,每个项目的提成奖金达五千美金左右,加上钱学森还在美国物理研究所任职,这里每年的工资又是2万美金。
这样算起来,钱学森当时每年在美国的收入不低于十万美金。
在四五十年代的10万美元是一个什么概念?大概相当于现在500万美元左右。
美国50年代,家庭平均年收入是3210美元,汽车1510美元,新房子价格8450美元,换而言之,钱学森当时在美国的收入是普通家庭起码30倍,买房买车随时想买就买,哪怕是当时最昂贵的豪华别墅,钱学森最多也只需要花费一年的工资。
经济上只是一方面,地位上更是不可小觑。
当时的美国,华人很受歧视的,但钱学森无论是在校园或是其他地方;无论是教育领域或政府还是军方,甚至是国际领域那都是受到极大尊重。
除此之外,只要他有需要,美国就提供他所需要的实验研究所以及器材。
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和成就,还真没几个人。
在祖国需要的时候,钱学森毅然放弃美国的优越的生活,选择为祖国效力(回国后的薪资是200块人民币)。
5
就在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时候,他被美国政府扣留。
正值冷战开始初期,对美国来说,掌握美国导弹核心机密的钱学森知道了太多了,于是一顶“间谍”的帽子扣了下来,钱学森的保密许可证被吊销,本人也遭到了拘禁。
美国之所以花如此力气来阻止钱学森回国,是因为钱学森的老相识美国海军次长丹金布尔给司令官打电话:无论在哪里,钱学森都值五个装甲师。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
在此期间,钱学森一直被美国军方软禁,并由专人看管。
整整5年的时间,在国家领导人关注下,周恩来总理的多次交涉中,终于1955年,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上,双方终于就两国平民回国问题达成一项重要协议,周总理用11名美军王牌机飞行员战俘为条件,换回了这个国之重宝。
钱学森终于得以回国。
几年后,周恩来总理评价王炳南—约翰逊会谈的结果说:
“中美大使级会议……要回来一个钱学森,单就这一件事情来说,会谈也是值得的,会谈也是有价值的。”
离境的那天,有记者询问钱学森是否还准备再回美国。
钱学森毫不犹豫的回答:
“我不会再回来,我没有理由再回来,这是我想了很长时间的决定。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领悟,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我打算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中国人民建设自己的国家,以便他们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因为我是中国人。”
携妻儿回到祖国
所以的资料、数据都带不回,钱学森就用强大的大脑,把关于新技术的所有信息,深深地记在脑子里带了回来。
钱学森从1955年回国,到2009年去世的这段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钱学森始终没有再去美国。钱学森为何终生不再踏足美国?钱老一句话表明原因,国人感动至今。
那就是“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6
回国不久,钱学森就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出任院长,而这正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创建。
在中国导弹研究一片白纸的情况下,陈赓曾询问钱学森: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没有犹豫的回答:“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不能搞?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1960年9月10日,我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了一颗弹道导弹,并准确命中目标。同年11月5日,“东风一号”近程弹道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洲际导弹成功。
钱学森在发射现场指导
为了工作,钱学森把宿舍搬到指挥所,他用有限的生命和科技的力量向全世界展示出中国的“最强音”。
“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伟大国家。”
2007年,钱学森荣获“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中这样写道: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晚年的钱学森获得很多奖,他曾对蒋英说:“钱(钱学森)归你,奖(蒋英)归我。”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足够优秀,可当千军万马。
说的就是钱学森!
2009年10月31日,这么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却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钱老临终遗言,却还是满满的担忧:“中国的长远发展!”
临终的这七个字,字字戳心,感人泪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330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