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分?双重人格?不,我觉得更可能是边缘型人格障碍
“分离出另外一个人格”似乎更像是描述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俗称人格分裂),患者拥有多个分身或人格,且彼此的行为模式各不相同。
* 不过每一个“人格”都不是完整的人格,只能说是人格碎片。
但是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说“自己快精分/人格分裂了”的时候,并不存在因为“切换人格”出现记忆反复的间断性缺失,即还能记得“在另外一个状态”下做过的事情,而DID患者则会因为人格的切换发现回忆中的反复间隙。
除此之外,人们对这两种精神障碍的误解很可能来自文学作品、影视作品。
美剧《犯罪心理》第一季第九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中有一个教唆自己伤害他人的黑衣男子,在观众眼里这像是“另一个人格”的具象表现。
《犯罪心理》精神分裂症患者(左)与他的幻觉黑衣人(右)
人们一般会将目光聚焦在“双重人格”上更可能是因为,该题材自小说《化身博士》开山以来长期是艺术创作的热点。
现实中DID患者一般拥有的人格在15个左右,仅有两个人格的患者为少数,而影视作品很难让演员一饰多角,因此表现的人格一般局限在2~3个左右。
* 电影《分裂》例外,而《致命ID》以巧妙的方式避开了这个问题。
那么,人们怀疑自己有“双重人格”是什么情况?
排除精神分裂症,因为“切换状态”时他们在知觉、思维、言语上并不存在失调或紊乱的现象;排除DID,因为记忆不存在反复间隙。
实际上,每个人是“某一种人”、属于“某一种人格”、认为人是恒定且单一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每个人在不同情境下会有不同的客观身份与行事方式,因此“前后不一致”的情况一般来说是正常的,不然个体怎么能全面发展呢?
但如果是在人际关系、自我形象、情绪状态出现明显不稳定、或在两个极端间不断变化,更可能对应边缘型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BPD)。
02 边缘型人格障碍,于两个极端的边缘徘徊
前一秒十分粘人,后一秒拒人千里之外(很难不被旁人以为是人格分裂)。
根据DSM-5的诊断标准,BPD患者会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中的被抛弃。
一方面因为怕被抛弃所以紧紧黏住与TA建立亲密关系的人,另一方面出于“只要我与他人没关系就不会被抛弃”、“如果他们了解真正的我就会抛弃我”的固有观念拒绝关系。
图式形态模型理论认为,BPD患者内部的不同认知图式的快速切换使他们人际交往方面呈现出如此矛盾的状况。
BPD患者人际关系是紧张且不稳定的,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主要特征。
比如对方稍微的关照就会让他们觉得“我们一定是真爱”,而如果对方一时间忽略了自己,他们会想“TA一定是讨厌我了,我真是个不值得爱的废物”。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BPD患者的情感控制缺陷可能是因为5-HT系统(5-羟色胺)的功能失调,5-HT的活动水平低,使得心境不稳定。
同时,除了双生子研究,父母的心境障碍患病率与患者发展BPD存在一定的相关,说明心境障碍相关的遗传因素存在对BPD发展的影响。
在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中,具有情绪反应性的生物易感性的个体在早期不良依恋关系习得“世界充满了威胁,他人不值得信赖”的信念,因此在面对刺激源时会采取不良的应对方式,逐渐发展出BPD。
BPD患者会因为十分痛苦而寻求治疗,但因为他们很难与他人建立彼此信赖的合作关系使得建立治疗关系较为困难,同时,患者存在的自伤倾向与自杀企图使得治疗更是难上加难。
即便如此,目前已有多种针对BPD症状特点与相关机制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 DBT)是目前研究较为透彻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辩证?嗯?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对,确实就是那个在矛盾对立中寻求真相的辩证法,也是该治疗的思想基础之一,用于处理BPD患者内部的矛盾,帮助他们找到平衡的应对策略与生活方式。
除此之外DBT是一种融合了禅学的认知行为治疗,因此针对BPD患者在情绪、认知、行为方面的功能失调,强调帮助患者识别并学会处理情绪、了解自我与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除了DBT,治疗BPD的其他疗法有:聚焦患者身份认同弥散与防御机制的移情焦点法(Transference Focused Therapy)、从图式理论出发的图式疗法(Schema Therapy),和以象征的方式使来访者在自由与保护中探索自我的沙盘游戏疗法。
尽管心境稳定剂能有效处理BPD患者的一些症状,但当前研究对于药物的作用存在一定的争议,实际应用中还是以心理治疗为主。
「P&P临床心理实验室」是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心理学系为践行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搭建的一个服务型心理学平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