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计算机网络中几种拓扑结构及其特点介绍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元素可以分为两大类: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网络节点又分为端节点和转发节点。端节点指信源和信宿节点,例如用户主机和用户终端;转发节点指网络通信过程中控制和转发信息的节点,例如:交换机、路由器等。通信链路是节点之间的传输信息的通道,传输介质主要有电话线、双绞线、光纤、微波等。网络节点通过通信链路连接成的计算机网络如下图所示。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上图中,虚线框外的部分称为资源子网。资源子网中包括拥有资源的用户主机和请求资源的用户终端,它们都是端节点,一般就是指计算机主机、服务器等。虚线框内的部分叫做通信子网,其任务是在端节点之间传送信息报文,主要由转发节点和通信链路组成。按照APPA网络的术语把转发节点统称为接口信息处理机(Interface Message Processor,IMP),IMP是一种专用于通信的计算机,一般就是交换机、路由器等这些网络设备。当IMP收到一个报文后要根据报文的目标地址决定把该报文提交给与它相连的主机还是转发到下一个IMP,这种通信方式叫做存储-转发通信。

通信子网中转发节点的互连模式就叫做子网的拓扑结构。基本网络拓扑结构主要有以下6种:1、总线型拓扑结构;2、星型拓扑结构;3、环型拓扑结构;4、树型拓扑结构、5、网状型拓扑结构;6、混合型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

总线型结构是将所有入网设备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一条公共物理传输线路上,网络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数据通道,所有的数据发往同一条线路。由于各个节点之间通过电缆直接连接,所以总线型拓扑结构中所需要的电缆长度是最小的,但总线只有一定的负载能力,因此总线长度又有一定限制,一条总线只能连接一定数量的节点。总线型拓扑结构图如下: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优点:结构简单,信息流在网中是沿着固定方向流动的,两个节点仅有一条道路,简化了路径选择的控制;实时性较好,信息在网络中传输的最大时间固定。缺点:环路是封闭的,不便于扩充;可靠性低,环网中的每个结点均成为网络可靠性的瓶颈,任意结点出现故障都会造成网络瘫痪;单个环网的节点数有限。适用场合:局域网,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环境。最著名的环形结构网络是令牌环网(Token Ring)。树型网络拓扑结构

树形拓扑从总线拓扑演变而来,形状像一棵倒置的树,顶端是树根,树根以下带分支,每个分支还可再带子分支。树型拓扑结构是一种层次结构,结点按层次连结,信息交换主要在上下结点之间进行,相邻结点或同层结点之间一般不进行数据交换。树型拓扑结构图如下: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优点:网络中节点扩充方便灵活;管理维护方便,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根节点依赖性大,如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适合场景:局域网环境。网状网络拓扑结构

利用专门负责数据通信和传输的节点机构成的网状网络,入网设备直接接入节点机进行通信。网状网络通常利用冗余的设备和线路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因此,节点机可以根据当前的网络信息流量有选择地将数据发往不同的线路。网状拓扑结构图如下: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优点:网络可靠性高,一般通信子网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通信路径;可扩充性好。缺点:网络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易维护。适用场合:主要用于地域范围大、入网主机多的环境,常用于构造广域网络。混合网络型拓扑结构

混合型网络拓扑结构就是指同时使用上面的5种网络拓扑结构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对网络的基本拓扑取长补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