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显示:遭遇网络暴力后超九成未成年网民会向外界求助
光明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李政葳)30日,在由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联合举办的“网络保护·益路同行”主题研讨会上,《2021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简称《报告》)发布。
《报告》显示,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16.6%;自己或亲友在网上遭到恶意骚扰的比例为7.0%;个人信息未经允许在网上被公开的比例为6.1%。如果遭遇网络暴力,超过九成的未成年网民会向外界寻求帮助。其中,55.8%的未成年网民会向父母等亲人寻求帮助;仍有8.5%的未成年网民表示不会告诉其他人。
未成年网民遭遇网络暴力的情况(多选)
未成年网民对网络暴力的处理措施(多选)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保持下降态势。数据显示,未成年网民表示“自己曾在过去半年内遭遇过网络安全事件”的比例为25.5%,较2020年(27.2%)下降1.7个百分点。其中,遭遇账号密码被盗、上网设备中病毒的未成年网民比例略有下降,但遭遇网上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的比例略有升高。
未成年网民遭遇网络安全事件的情况(多选)
在未成年人网络权益维护的认知方面,数据显示,79.8%的未成年网民知道可以通过互联网对侵害自身的不法行为进行权益维护或举报,较2020年(74.1%)提升5.7个百分点。
未成年网民网络权益维护认知情况
小学生对于网络权益维护的认知比例为72.5%,较2020年(65.1%)提升7.4个百分点;初中生、高中生对于网络权益维护的认知比例也分别较2020年提升了5.7和4.4个百分点。
来源: 光明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