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视角‖“罗生门”是个什么门?什么是“罗生门事件”?
罗生门一词,常常在一些文学作品甚至讲话稿中见到,似乎是个很高深的东西,一用上这词,往往就给人一种很有神秘调调的感觉。那么,这罗生门,到底是个什么门呢?
其实啊,这个词,源自一部电影,或者叫做小说也行。
杀死武士的是强盗,这一点已经确认。而矛盾集中在杀人的动机和凶器——究竟是长剑还是短刀上。
每个人的说词都完美无缺。甚至是已经死去的武士,借着托灵的巫婆之口叙说的口供都似无破绽。
强盗并未否认自己杀死了武士。然而他口中的武士与自己用长剑激战二十多回合不幸落败也算是好汉一个,而自己则是一个英勇善战,光明正大的男子汉。
女人承认了自己被强暴的屈辱,并宣称在此之后自己的丈夫,也就是武士对其冷冷的漠视令自己痛苦万分。于是她拔出短刀让武士杀了自己。但自己因悲伤过度昏厥了过去,等到醒来的时候发现短刀叉在武士的胸口。自己想要寻死却没有胆量。此时的强盗早已不知去向。
武士托巫女的口述说的又是另一番景象:强盗在自己面前强暴了自己的妻子。随即却见妻子转而随强盗左右,并要求强盗杀了自己。
他遂感愤怒万分。此时强盗一把推倒女人并表示不齿,并问武士如何处置她。武士心下原谅了强盗,却无法容忍妻子的恶毒。
带着对她的诅咒和怨恨,武士悲愤地拔出短刀自己剖腹而死。而女人和强盗,包括那柄短刀都已不见。
罗生门殿外的雨依然滂沱。樵夫、行僧和乞丐依然在檐下等待雨停。
风雨交加如同樵夫内心思潮的激烈碰撞。他终于开口,诉说出他亲眼所见的事实的真相。
然而为何樵夫不愿意说出真相呢?他说自己不愿意卷入案件。
而事实上,只是因为他一时的贪念,偷偷拿走了那柄价值不菲的短刀而已。
他意图隐瞒的这这件事情被听他口述的那个乞丐所揭穿。所有人各执一词的真正原因,就是那句“有软弱的地方就有谎言。”
强盗想要表现自己即使杀人也要有的磊落气概。
女人企图掩饰自己并不贞烈的事实和挑唆两个男人决斗致使自己丈夫死于非命的真相。武士即使是借巫婆的口也意图掩盖自己的懦弱和无能。而樵夫迟迟不愿说出真相,只是想隐瞒自己偷偷拿走了短刀。
人性就是这样阴暗而赤裸地呈现出来,各执一词不如说是各取所“需”——各自所需要掩饰的软弱。
《罗生门》这部黑白电影,明确无误的传达了人性的黑与白,再次用事实雄辩的告诉我们:真相是不存在的。它是如此的难以表达,你只能自己斟酌琢磨,作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并且之后有很多悬疑作品都在使用罗生门里的套路,但不管怎么套用,人们仍然很喜欢这种故事。
看完这些大约便明白了,罗生门一词,并非是指一扇门,实际上是代指的某种道德困境,指的是人类本性中的自私和外在的道德之间的斗争,并且自私总能找到理由打败道德。
而结合《竹林中》故事,实际上罗生门一词是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并且都会为了证明这种正确而努力,而当同一事件中有多个相矛盾的人物时,每个人出于自己的利益,都会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述说一种“自己的真相”,最终人们各说各的,各执一词,令人难解。须知穿过重重迷雾作出事实判断是多么的困难,知人与自知是人类终生都不能完美完成的事业。
这也是今天媒体中将一些公众事件中每个人物为了自身的私利,各自编造谎言、捏造事实称之为“罗生门”的原因。现今世道中许多新闻焦点最终都纷纷沦落为“罗生门”事件,在你我周围每日都在上演,大到国际风云如近日的:乌克兰深陷化武危机,美国表态谨慎,“罗生门事件”再现?小到”尹天照性骚扰”罗生门事件、沃尔玛超市食品质量陷入罗生门、陈思成出轨罗生门事件等等。究其原因,是人本就是极其局限的生物,其实每件事情都是罗生门,整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事实和人品,都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哪怕你站在最客观的立场,最后为了这个“客观”的立场,也会塑造出不一样的事实。
谎言的另一面并非是真诚,而是宽容。宽容是能减少谎言的唯一道路。于是也不必问网络上的热点事件孰真孰假,孰是孰非。持续的发酵只是在耗损旁观者的耐心和时间,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在互联网时代于你我并无绝对,没有谁是绝对的坦诚或绝对的虚伪,真相早已在人性展露之时就被驱赶殆尽。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