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这本《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说一说胡适先生的成长经历
今天咱们要说的是《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这本书。作者罗志田是四川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胡适的成就和他的失败,都是因为他处在中国历史过渡时期,所谓“新时代的先行者”也可能是消逝时代的余音。所以,想要理解胡适的复杂性,就必须回到他的人生历程和他所处的时代之中。可以说,这本书不但提供了一把进入胡适的钥匙,而且提供了一把了解那个时代的钥匙。
在美国留学的七年,是胡适一生思想与志业的定型时期。在美国期间,他不但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对西方社会和文明有了深度的了解,这让他在中西比较视野下重新审视自己的祖国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确立了做“国民导师”的人生志向。1910 年,胡适在家人和师友的支持下,考取庚款,离开上海,奔赴美国,开始了长达七年的留学生涯。最初,他觉得写文章不足以救国,所以选择在康奈尔大学学习农业。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引起了美国人对中国事务的兴趣,这为胡适提供了进入演讲界的机会,也逼着他更多地了解国内时事动态。和在上海时一样,胡适在美国也多次转学。1912年,他从农学专业转入哲学专业。1915 年秋,又从康奈尔大学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
两年后,他结束了在美国的学业准备回国。美国的经历,让胡适深入了解了西方文明,这为他后来倡导新文明提供了最重要的参考系。另外,与一般的留学生相比,胡适最大的特点还在于涉猎广博,远远超越自己的专业范围,比如他很注意阅读美国人研究中国的著作,还对中国传统学问下了很大功夫,认真研读经史子集,而且自觉把中美两国的思想文化、社会制度、伦理规范等进行对比。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要把自己这块材料铸成器”,为“他日成为国人导师”做好准备。
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
喜欢我的文章就果断关注转发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