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草莓高清病害图谱,白粉病、炭疽病、褐斑病、蛇眼病……
草莓白粉病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草莓炭疽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匍匐茎、叶柄、叶片、果实。

叶片受害:初产生黑色纺锤形稍凹陷溃疡斑。

匍匐茎和叶柄受害:形成环形圈病斑,扩展后病斑以上部分萎蔫枯死;湿度大时病部可见肉红色黏状孢子堆;发生严重时,全株枯死。根茎部横切面观察,可见自外向内发生局部褐变。

浆果受害:为近圆形褐色凹陷病斑,软腐状,后期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堆。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性品种;实行轮作;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持续高温天气灌“跑马水”,并遮阳降温;合理密植,控制氮肥,增施氮磷肥,增强长势。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

草莓褐斑病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湿度大时有菌脓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果柄、花萼、茎等部位。

初侵染时在叶片下表面出现水浸状红褐色不规则形病斑,病斑扩大时受细小叶脉所限呈角形叶斑。

病斑照光呈透明状,但以反射光看时呈深绿色。病斑逐渐扩大后融合成一体,渐变淡红褐色而干枯。

湿度大时叶背可见溢有菌脓,干燥条件下成一薄膜,病斑常在叶尖或叶缘处,叶片发病后常干缩破碎。严重时使植株生长点变黑枯死。叶柄、匍匐茎、花也可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适时定植;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加强管理,苗期小水勤浇,降低土温。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防治:春雷?王铜;中生菌素,或三氯异氰尿酸。

草莓疫病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草莓疫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植株各部分均可被害。

叶片受害:出现大块不规则形的水浸状褐斑,背面生白霉状物,为病原菌的子实体。

果实受害:幼果及未成熟的果实上病部褐色,与健部无明显界限,呈皮革状,并不软腐,具恶心味,生白霉状病菌,但内部维管束变色,果肉发苦;成熟的病果最终发软而呈粥状,有些则变为僵果。果柄、

枝蔓受害:变褐色,也生白霉状子实体。

防治方法:

①及时摘除残枝病叶,烧毁或深埋,减少病原;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采用地膜覆盖可大大减少发病。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或吡唑嘧菊酯?代森联。

草莓蛇眼病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草莓丝核菌芽枯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蕾、新芽、托叶和叶柄基部,引起苗期立枯,成株期引起叶片腐败,根腐和烂果等。

植株基部发病:地面部分初生无光泽褐斑,逐渐凹陷,并长出米黄至淡褐色蛛巢状线体,有时能把几个叶片缀连在一起。

叶柄基部和托叶发病:病部干缩直立,叶片青枯倒垂;开花前受害,使花序失去生机,并逐渐青枯萎倒。新芽和蕾发病:逐渐萎蔫,呈青枯状或猝倒,后变黑褐色枯死。

茎基部和根发病:皮层腐烂,地上部干枯容易拔起。

果实发病:表面产生暗褐色不规则斑块、僵硬,最终全果干腐,温度高时可长出上述菌丝体。

已着色的浆果发病:病部变褐,外围产生较宽的褐色白带,红色部分略转胭脂红色,色彩对比强烈鲜艳,引起湿腐或干腐,但不长灰色霉状物,是与灰霉果腐病区别之处。急性发病时植株呈猝倒状。

防治方法:

①发现病苗及时与病土一起发出烧毁;合理密植,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多抗霉素;吡唑醚菌酯,或嘧菌酯。

草莓枯萎病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半身枯萎”症状

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呈铁锈色逐渐向内扩展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茎部,幼苗期为害匍匐茎和根颈,初期呈铁锈色斑点,逐渐变为褐色直至死亡。保护地栽培主要为害茎部,呈铁锈色,逐渐向茎内扩展,先为褐色,后为棕色,最后为黑色,切断茎部能嗅到酸臭气味。

防治方法:

①育苗前整平土地,高畦种植;及时清除病株,烧毁或深埋;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

②育苗前用:60%三氯异氰尿酸片剂1000倍液喷洒地面。发病初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2000倍液灌根。

草莓病毒病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草莓病毒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全株均可发生,多表现为花叶、黄边、皱叶和斑驳。病株矮化,生长不良,结果减少,品质变劣,甚至不结果;复合感染时,症状不同。在我国草莓主栽区有4种病毒,即草莓斑驳病毒、草莓轻型黄边病莓、草莓镶脉病莓和草莓皱缩病莓。

草莓斑驳病毒:单独侵染时,草莓无明显症状,但病株长势衰退,与其他病毒复合侵染时,可致草莓植株严重矮化,叶片变小,产生褪绿斑,叶片皱缩扭曲。

草莓轻型黄边病毒:幼叶黄色斑驳,边缘褪绿,后逐渐变为红色,植株矮化,叶缘不规则上卷,叶脉下弯或全叶扭曲,终至枯死。

草莓镶脉病毒:植株生长衰弱,匍匐茎抽生量减少;复合侵染后叶脉皱缩,叶片扭曲,同时沿叶脉形成黄白色或紫色病斑,叶柄也有紫色病斑,植株极度矮化,匍匐茎数量减少。

草莓皱缩病毒:植株矮化,叶片产生不规则黄色斑点,扭曲变形,匍匐茎数量减少,繁殖率下降,果实变小;与斑驳病莓复合侵染时,植株严重矮化。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采用草莓茎尖脱毒技术,建立无毒苗培育供应体系,栽植无毒种苗;引种时,严格剔除病种苗。加强田间检查,一经发现立即拔除病株并烧掉;从苗期开始防治蚜虫。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进行防治:氨基寡糖素;吗胍·乙酸铜;香菇多糖,或盐酸吗啉胍。

草莓黏菌病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病部白色粉末状硬壳质

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呈淡褐色水烫状斑

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草莓疫霉果腐病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

青果染病:病部产生淡褐色水烫状斑,并迅速扩大蔓延至全果,果实变为黑褐色,后干枯、硬化如皮革。

成熟果实染病:病部稍稍褪色、失去光泽、白腐软化呈水浸状,似开水烫过,产生臭味。

防治方法:

①培育无病健壮秧苗;高畦种植;合理密植,控制氮肥;科学灌水,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草莓园可用谷壳铺设于畦沟中,防治雨滴反弹到果上。

②从花期开始,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锰锌;烯酰吗啉,或琥胶肥酸铜?三乙膦酸铝。

草莓根霉软腐病草莓发芽图片(草莓发芽图片恶心)

草莓根霉软腐病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

主要为害茎和果实。

茎部发病:多出现在生长期,近地面茎部先出现水渍状污绿色斑块,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病斑周围显浅色窄晕环,病部微隆起。

果实感病:主要在成熟期,多自果实的虫伤、日灼伤处开始发病,初期病斑为边缘不清晰的水浸状斑,迅速发展,不久后表面长出白色菌丝,最后在菌丝顶端出现烟黑色分霉状物;随果实着色,扩展到全果,但外皮仍保持完整,内部果肉腐烂水溶,恶臭。

防治方法:

①适时早收;收获后及早清理病残物烧毁和深翻晒土;高畦种植,浅灌勤灌,严防大水漫灌或串灌,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通风;做好果实遮蔽防止日灼;采收的果实应装在吸潮通风的纸质和草编物内,放于阴凉通风处。

②发病初期,可选择以下药剂进行防治:甲霜灵·百菌清;烯酰吗啉,或嘧菌酯。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330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