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萧红:只活了不到32岁,经历了哪些令人酸楚的磨难?
作者:李大奎
萧红后来继续创作了《呼兰河传》,反响也很好,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之一。
遗憾的是,萧红在文学创作上成绩斐然,却在感情上再度失败,她与第二任未婚夫萧军因琐事失和,感情上渐渐出现裂痕,二人渐行渐远。
1936年7月,25岁的萧红正式与萧军分手,只身到日本东京疗伤。
期间,萧红惊悉鲁迅先生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逝世,悲痛不已,写下《海外的悲悼》等多篇文章怀念。1937年1月回国,去上海万国公墓拜谒鲁迅先生墓,后又写下《拜墓诗一一为鲁迅先生》,与萧军合作,一道编辑《鲁迅先生纪念集》。
(四)与端木蕻良结婚,不久患上肺结核而逝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萧红在萧军的陪同下,撤往武汉,与流亡到此的蒋锡金、舒群、白朗、孔罗荪、罗烽等青年作家组建了东北作家群,共同投身于抗战文艺活动。
期间,26岁的萧红结识了东北籍青年作家端木蕻良,互生好感,随之相恋相爱。次年,两人在武汉结婚。
不幸的是,萧红在武汉没有觉察到自己已患上肺结核,仍忘我地投身于革命活动,失去了最宝贵的医治时间。
当年年底,萧红赶赴重庆,应邀写下一系列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1939年,与端木蕻良又飞抵香港,参加香港分会、纪念鲁迅先生六十岁诞辰等一系列活动。
不期肺病突袭,很快恶化,在香港医治无疗,萧红最终英年而逝,死时不到32岁。
临死前,萧红写下令人潸然泪下的绝笔:
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作者简介】李大奎,男,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330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