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

是什么导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三国时期,从实力上看,魏国强于蜀国吴国,然而诸葛亮死后,蜀汉的实力渐渐的成为末流,人才青黄不接,魏国例如郭淮,吴国的陆氏家族,蜀国只有姜维在苦苦支撑,前期蜀国的大将如:

前将军 汉寿亭侯关羽(约160年-220年)

右将军 西乡侯张飞(168年-221年)

左将军 前都亭侯马超(176年-222年)

后将军 关内侯黄忠(?年-220年)

翊军将军 永昌亭侯赵云(?年-229年)

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魏延(?年-234年)

都已经不在人世,所以就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一语,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扫迷帚》第二十四回,并非出自正史记载,但是仔细斟酌,这句话说得确实有道理,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蜀中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原因三:魏吴两国人才辈出,光芒耀眼

三国后期。蔬果实力微弱,但是魏国占据中原地区,吴国占据无越地区,中原地区一直都是经济的重心,虽然后期发生了北人南迁,但是人才的产出依旧比较高,例如郭淮,邓艾,钟会,司马兄弟,满宠等等,孙吴的人才比如陆氏家族,朱然,薛莹等等。蜀国有张嶷,张翼,王平等等都是小将领,比不上魏吴两国了,可见人才的青黄不接,已经让蜀国有兵无将了。

蜀中无大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典故)

总结以上原因,有外因也有蜀国自己的内因,大将的凋零,也预示着着三国朝着末路走去,魏国的司马家族逐渐把握大权,成为魏国举国轻重的家族。他们是被历史选中的人,分久必合,合久必合是永远的规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330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