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夫妻同房,为何被称为行“周公之礼”?周公做了什么?
上课、考试、开会的时候打瞌睡,旁人会笑问:“你是去梦周公了吗?”于是周公成了睡觉的代名词。
古代的时候夫妻房事,也被称为行“周公之礼”,这个周公是管睡觉的吗?他还干了什么?
《周礼》想必很多人都听过,此书的作者不太详,但汉代有人极力主张是“周公致太平之迹”。唐代也有人认为是周公作的关于礼乐的书。
周代的礼制完整的称呼是:礼乐制度,分礼和乐。礼,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规范社会,形成等级制度;乐,不是音律,而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社会矛盾的缓解。
记录周代礼制最为详细的著作,就是这本《周礼》了。周公制作礼乐,创建了一整套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等,所有关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事宜,都包含在“礼”的范畴,以明确的条例去规范人们的行为。
西周初年,世上的男女有滥情的现象,周公觉得这样不好,得整顿一下社会风气,于是下了规定,男女在成婚之前要保持距离,不得随便发生关系,必须等到成婚那天才可以行房事。这也是为了保证子嗣血缘的问题。
而关于婚礼,周公也规定了一套严肃而又仪式感的流程,就是大家熟知的婚礼七大流程: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由于是周公下的命令,后人便称之为行“周公之礼”。
这七大流程,细致又严谨,明媒正娶的时候都得按照这个规矩来,少一样都叫不和礼制。
后人为了纪念周公,建庙祭祀。有洛阳、陕西岐山、山东曲阜三座周公庙,它们并称三大周公庙,均可用来祭祀周公。
洛阳周公庙为隋末王世充所建,唐朝、明朝、清朝都曾予以重修。陕西周公庙也是唐朝所建,不仅修了周公正殿,还有他的先祖及功臣的配殿,一并纪念。
山东的周公庙是最大的,又称文宪王庙或元圣庙,是公元1008年追封周公为文宪王时,在太庙旧址上重新修建的。宋、元、明、清几朝帝王都曾重修过。庙里还立了石坊,东西石坊各刻了“经天纬地”与“制礼作乐”,来赞颂周公当年制作周礼的功绩。
虽然现代感情之事开放了,但周公之礼还是保留了下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330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