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400年的《西游记》作者之争,西游原作者到底是不是吴承恩?
在大众的印象中,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
但很少有人知道,此书在明清两代出版时却是几乎不署作者名的,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真正确定过《西游记》的作者究竟是谁。
第一、明代最初版《西游记》卷首的一段神秘话语
如今出版的西游记书籍,基本上是以现存最早的版本——明代“世德堂本”为底本。
西游记明代“世德堂本”,里面有大量最初的西游人物插画和绘像
在“世本”出版时,并未对西游记的作者进行署名,然而世德堂也知这样做不地道,所以它特地加了一段关于作者身份的卷首语,以隐晦介绍此书的来历。
这段卷首语是一个叫陈元之的人所作的“序”,陈元之此人目前已不可考,推测其大概是出版方金陵世德堂之人。
序的全文大约600余字,内容差不多算是西游记的导读,但其开篇却有一小段话,对西游记何人所作进行了极其隐晦的交待。
这段“陈元之序”在目前出版的西游记中已看不到,序中与西游作者有关的原文如下:
《西游》一书,不知其何人所为。或曰“出今天潢何侯王之国”,或曰“出八公之徒”,或曰“出王自制”。
这段话的意思是:西游这书,不知道是谁写的,有可能是天潢贵胄所属王府所写,也有可能是“八公”的徒弟,或者是藩王自己出品。
三种可能里,第一种和第三种都指向明代藩王,唯有第二种是讲“八公之徒”。
“八公”指太宰、太尉、司徒、司马、司空等高官,换在明代来看,正是指内阁大学士或六部尚书。比如兵部尚书,在明代别称就为“大司马”。
似小钻风这等又菜又没背景的妖怪,猴头从来都是一棍子送它领盒饭
再比如狮驼国一回,作者更是直接写了一首戏谑趣诗,以明心迹。
攒攒簇簇妖魔怪,四门都是狼精灵。
斑斓老虎为都管,白面雄彪作总兵。
丫叉角鹿传文引,伶俐狐狸当道行。
千尺大蟒围城走,万丈长蛇占路程。
楼下苍狼呼令使,台前花豹作人声。
摇旗擂鼓皆妖怪,巡更坐铺尽山精。
狡兔开门弄买卖,野猪挑担干营生。
先年原是天朝国,如今翻作虎狼城。
此处西游作者借诗怒喷明代官僚:满朝诸公,俱为虎狼禽兽之辈。最后一句更是点题:先年原是天朝国,如今翻作虎狼城。
由此可见,西游作者确为熟悉明代官场之人,否则一般百姓,哪会去关注调侃此等官府内部之事。
令人遗憾的是,“陈元之序”终究只是表明了作者大有来头,但作者究竟是谁却半点不露,导致明万历以来,有关西游记真正作者的争论持续了四百年之久!
第二、绵延四百年的西游记原作者之争
《西游记》自问世后,立时便以其无穷魅力轰传天下,至今仍长盛不衰。
如此奇书,众人自然想知道其作者是谁。
全真教祖庭西安重阳宫
在“丘处机作者说”备受争论的同时,吴承恩也作为作者人选之一,在清代学者吴玉搢的考证下,登上了历史舞台。
吴玉搢,乾隆名士,江苏淮安人。
其人在查阅自己家乡地方志《淮安府志》时偶然发现,这套书下面分类《淮贤文目》下记载有一句话:
吴承恩,《射阳集》四卷册,、《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淮贤文目》顾名思义,即为淮安读书人所写作品的书名集萃,这里面竟然说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
吴玉搢如获至宝,又转头研究西游记对照,发现其中竟多有淮安方言,因此从此力主西游记作者吴承恩说,只是当时其人影响力还不够,少有人信服。
自吴玉搢后,又有淮安籍刑部侍郎阮葵生、太平天国时期淮安团练首领丁晏等位高权重官员反复坚持此说,“吴承恩作者说”影响才逐步扩大,广为人知。
注意我用红框框出的字句,合起来便是“春芳留遗迹”。
沈承庆先生的“李春芳作者说”问世后,此论备受瞩目,网络上立时便起了一股风潮,原本的“吴承恩作者说”也受到了一定挑战。
但不能不承认的是,尽管各家学者提出的作者人选不少,但“吴承恩说”始终还是占据了主流,而吴承恩说,实际上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经历过一场激烈的论战。
第三、西游记作者究竟是否吴承恩?关于“吴承恩作者说”的激辩
虽说鲁迅胡适两大文豪均支持吴承恩说,但吴承恩说确实存在有数点不利证据,先后被后来的学者提出。
首先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著名汉学家、西游记研究专家矶部彰(此人在西游研究领域影响极大)在考证后撰文首先指出:
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可能并非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
原因在于史籍中有关“吴承恩著《西游记》”的记载是记录在“舆地类”的书目之下,而该书目下的书籍基本上是地理记行一类的内容。
换言之,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很可能是他自己的西行见闻,而并非神魔小说《西游记》。
江苏淮安夜景
再有国内古文学泰斗级人物、浙大教授徐朔方多方考证,除吴承恩外,万历年间官至吏部尚书的张瀚也曾写过一本叫作《西游记》的书。
该书为嘉靖三十八年张瀚从杭州出发,一路西行至成都、西安的游记,他也命名为《西游记》。
徐教授此番考证,让问题再次回到了原点,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是否也是他自己的一次西行游记?毕竟张瀚的例子就活生生摆在那。
当然,尽管有如此多的专家质疑吴承恩作者说,并确实指出了不少疑点,但吴承恩目前依然是《西游记》原作者最有力的人选,没有之一。
因《西游记》作者不署名,加之古本中“陈元之序”晦涩的描述,令得这番原作者之争绵延了四百年之久,直到今天仍未解决。
那么,为何西游作者不愿表露自己真实身份呢?
新版《西游记》唐僧
按常理而言,如此惊天动地的作品,作者巴不得快快署上自己名字,不但瞬间可名扬天下,还可青史留名,这两个诱惑绝非古代文人所能抵挡。
但他偏偏不署名,这究竟是为什么?
第四、《西游记》中表露的超前思想
过往流传有种说法,讲《西游记》为明清两代的禁书,这个我可以负责任告诉大家,绝无此事。
真实历史上,《西游记》一书从未被禁,也没有任何确切史料支撑“西游被禁”这种观点。
虽然西游被禁一事并不确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中的确有些观点为明清两代封建帝王所不喜。
譬如书中猴子大闹天宫一节,特别是猴子自封齐天大圣,在花果山聚众七十二洞妖王与十万天兵天将相抗,后来又挥着碗口粗细金箍棒打到灵霄宝殿那一段,简直视帝王将相于无物。
王阳明画像
自2000年后,随着国内阳明心学研究的兴起,不少学者开始关注到明中后期阳明心学兴盛时期同期出现的作品《西游记》。
明代四大古典名著小说之一《西游记》 最后成书时期, 正是阳明心学崛起和鼎盛时期, 阳明心学对《西游记》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中国文化研究,明代中叶“心学”思潮与《西游记》,2011)
事实上,《西游记》书中体现的心学痕迹极重。
悟空的别名叫作“心猿”,据统计,这个具有强烈心学色彩的词在100回回目中共计出现了17次之多。
而有关心学最典型的情节,来自悟空学艺那一段。
悟空学艺之地叫作“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86版《西游记》
在我们印象中,这3个是佛家法号,其实这也没错,毕竟《西游记》本身就包含了释道儒三家的思想。
只是个人认为,佛家法号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师兄弟三人叫作圆通、中通、申通,难道就不行吗?似这圆通二字,不也是挺好的法号嘛,《红楼梦》中还有“圆通寺”一说哩。但西游书中偏偏连用3个“悟”字,这很难说是某种巧合。
为篇幅计,关于心学的内容,就不展开讲了。
总之,《西游记》受到当时心学一定程度的影响是基本可以确定的,而《西游记》中如“大闹天宫”等情节体现出的一些超前思想,也与当时心学引发的明中后期思想解放运动密切相关。
由上可知,《西游记》中有太多不合当时封建统治者口味的情节和对话,因此作者不署名可以理解,加之《西游记》此类话本小说,在当时主流士人眼里只能算八股文之外的游戏之作,所以作者不愿留名也是正常之事。
这张图,就是西游记作者不署名的原因之一
而西游记中的心学相关内容也表明,西游记原作者很可能是明代心学的门人,这一点在将来探索西游作者的过程中,或许是一条新的值得重视的线索。
第五、后记
有关《西游记》作者之争,自明万历年间起,至今已逾400年。尽管“吴承恩作者说”目前为主流,但毕竟此说目标太大,这几十年来对该说法的质疑声也不绝于耳。
由于尚未找到吴承恩相关的铁证,加之各家提出的西游作者人选也有不少,因此《西游记》的原作者究竟是谁,目前严格来讲尚未真正形成确切定论,未来或许随着更多实证的出现,这一问题才能最终得以解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无论世间为寻找西游真正作者,几番风雨、几番浮沉,却始终不改《西游记》这部旷世奇书的不朽魅力,尤其是孙悟空不畏强暴、勇于进取的不屈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载人心。
主席早已有诗赞云: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西游魅力,长盛不衰。
文/梦醒锦官城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330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