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的诗句(钱塘江的诗句有什么)

毛主席笔下的钱塘江大潮,景象壮阔气势宏伟,读完后内心大受震撼

毛主席生前特别喜欢杭州这座城市,自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的十三年中,他几乎每年都会去一两次杭州,最长的一次在当地停留超过七个月,前后加起来大约住了八百多天。

1957年,毛主席又到杭州视察工作。当时正好是9月份,恰好是钱塘江观潮的季节,于是毛主席一行人驱车赶到盐官镇准备观潮。

钱塘江的诗句(钱塘江的诗句有什么)

毛主席写《七绝·观潮》的时候,对于潮水本身的描写并没有高过前人,不过诗中提到了“雪花飞向钓鱼台”,其中“钓台”的意象直指汉代的严光,颇有一些耐人寻味。

严光是一个淡泊名利的隐士,他年轻的时候和光武帝刘秀是好朋友,而刘秀又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

史书上说,刘秀发迹之前娶阴丽华为妻,后来为了打江山,又娶了郭圣通。等到坐上龙椅之后,他迟迟不肯封郭圣通为后,最后还是找机会让阴丽华当上了皇后。

严光是刘秀从前的好友,刘秀当了皇帝后也多次写信叫严光去当官。所以严光去了以后,一定会得到很好的待遇,他的才华也可以得到最大的发挥。

不过严光还是选择隐居到富春江畔的钓台。可想而知,这个人内心是非常清心寡欲的。但是这么清心寡欲的一个人,一直呆在钱塘江畔,每年江潮来临时,他真的可以稳坐钓台吗?

钱塘江的诗句(钱塘江的诗句有什么)

诗末提到“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以“陶令不知何处去”暗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因为政治清明,像陶渊明这样的隐士已经不再有了。

这个意思就是说,陶令当年隐居,是因为社会政治黑暗,理想不能实现,但是现在只要有才干,能够为建设新中国出谋划策的人,都会得到重用。

现在让我们再照着《七律·登庐山》的创作思路,回溯到在此两年前,毛主席写下《七绝·观潮》时的想法。1955年至1957年之间,国家正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大改造时期。

虽然国内的工业和农业发展势头迅猛,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距离理想中的目标,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所以这个时候国家正需要大量的经济建设人才。

钱塘江的诗句(钱塘江的诗句有什么)

所以毛主席以江潮暗喻经济建设的浪潮与人潮,以“钓台”喻隐居未出的“人才”,写下了这首诗歌,期待一切有才华的人们,集体投身到社会建设的浪潮中来。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330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