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的故事(陈嘉庚的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毛主席邀陈嘉庚回国,问为何曾携带氰化钾,他:日寇说我值100万
1949年6月4日,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等中央高层领导及华侨学生代表200余人,一同前往北京车站迎接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
图|陈嘉庚
说起陈嘉庚这人啊,相信大伙儿可能都没怎么听说过,甚至不知道他是哪位。但在抗战年间,他是被毛泽东和蒋介石争抢的对象,日本人花费心思,不惜悬赏100万元逮捕他。可见此人并非等闲之辈,那他做过什么?为何能有如此高的荣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陈嘉庚的故事。
“南侨总会”抗日代表——陈嘉庚
陈嘉庚出生在福建,此时中国正被列强瓜分,民不聊生,身处至暗时刻的百姓举步维艰。陈嘉庚的父亲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前往南洋去打拼。等年纪差不多了,陈嘉庚也走上了父亲的老路,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经商。
不同于贫困的家乡,南洋这边一片繁荣,陈嘉庚更加用心学习,立志要为家乡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往后几年里,陈嘉庚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商圈中一匹前途不可限量的黑马,现在的成就也将为后续援助抗日埋下伏笔。
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华侨开启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陈嘉庚也为此积极奔走,倡导和组织的“新加坡筹赈会”成立,陈嘉庚则被选举为主席。成为主席的第一件事情,他带头募捐,将1000万元新加坡币全部输送至国内,支援抗日战争。
这笔钱给国家带去了很大的帮助,更让人民群众看到了希望。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开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代表大会,到会的168位代表,选举成立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即南侨总会),陈嘉庚再次被推选为主席。
“南侨总会”主要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在陈嘉庚的带领下,救国救民的热潮席卷新加坡。报刊也曾登出“组织花钱千百万,复兴中华一条心”的口号,先后30多万名华人、华侨积极参加赈救祖国难民的行动。陈嘉庚自然而然就成为了爱国华侨的领袖。
在南侨总会成立前,日本人为切断我军的外援补给线,大力进攻广州地区,经过激烈的交锋,广州最终沦陷。从而导致两万吨军火被迫停滞在香港,若是时间一长,我军和日军的差距就会被拉开一大截,对抗起来半点优势也不占。
为了尽快将停滞的物资运回国,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昆明设立了运输公司,同时在新加坡等地也设有办事处,计划修筑一条从香港经新加坡、仰光(缅甸城市)至昆明的公路,也就是后来的滇缅公路。
可事情远没有计划那么简单,滇缅公路迂回于高山峻岭中,途经的山谷和急流多不胜数。危险系数极高,哪怕只是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丧命于此。可见这两万吨军火运输起来多艰难,没个几十年车龄的司机都不敢接这活,但符合要求且胆大的司机极少。
而日本那边听到风声,为了防止有人给中国运送物资,特地派出了狙击手射杀驾驶员。如此一来,愿意护送物资的司机更少了,无奈国民政府只好找成立不久的南侨总会帮忙,希望他们招募富有经验的司机和汽车修理工,完成此次军需运输的行动。陈嘉庚深知情况紧急,当即发出《征募汽车修机人员回国服务》的通告。在南侨总会多位领导四处讲话,到处开演讲会的努力下,最终召集到近80余名华侨。
运输路上的狙击手他们都知道,可是为了支援国家抗战,这些司机和修理工愿意冒险,也只是希望祖国能早日获得胜利。
1939年大年三十,本该是阖家团圆的好日子,这群华侨同胞舍下这份温情,毅然奔向祖国。九死一生抵达目的地后,众人都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紧绷的神经也得以放松。
后来,这些华侨并没有选择回家,而是留在训练所,接受军事训练,他们有了更远大的目标。了解到这一情况,陈嘉庚又陆续组织了15批华侨技工回国,奔赴抗日前线。
在短短一年时间里,南侨总会就向国内捐赠3亿多元,用于抗日救国。
以陈嘉庚为首的华侨同胞们,用实际行动打破了日本阻止外援的计划。不论是财力还是人力、物力,陈嘉庚他们都鼎力相助,成为抗日外援的一大助力。
早在以前,陈嘉庚就与孙中山先生认识,所以捐赠的物资和钱财也全都给了国民党,但对共产党却了解不多。思索再三后,陈嘉庚决定组建“南侨回国慰问视察团”,切身了解国内的局势和百姓的生活状况,捐赠的钱财是否落实到位,这点很有必要知道。
相比蒋介石8万元的宴席,陈嘉庚更爱吃延安的白菜
1940年3月26日,以陈嘉庚为首的慰问团抵达重庆。期间,蒋介石曾多次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共产党头上,说什么“抗日不积极”、“全部精力都放在搞内战上”,简直是厚颜无耻。
即便是蒋介石的一面之词,陈嘉庚听了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所以决定先来蒋介石这边。对此,蒋介石内心狂喜,心里的算计也上来了,陈嘉庚背后的财力无疑让他心动了。
因此,为了留住这位“捐款大户”,蒋介石召集一众高层领导想办法,毫无疑问第一印象十分重要。所以,欢迎仪式最好是怎么隆重怎么来,果然蒋介石还是一昧的无知和狂妄。
当天,陈嘉庚等人一落地,就受到了蒋介石等人的“热烈欢迎”。惊讶之余,陈嘉庚有些狐疑,看向蒋介石的目光也变得犀利起来,这就是孙先生的接班人?为何无半点可比之处?
来之前陈嘉庚特地研究过,国内抗战情况十分困难,百姓大多也是揭不开锅,可眼前的一切却重重地给了他一巴掌。这些国民党官员个个打扮得光鲜亮丽,光是这一会儿就安排了许多花样繁多的接机、洗尘仪式,可见日常生活也相当奢侈。
图|陈嘉庚
谨以此文致敬生而平凡却伟大的陈嘉庚前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明星墙立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783306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